關於營銷,90%的企業老闆都搞錯了一件事!
行銷想一想 - 2019/10/22
來自 --- 微信公眾號 財經泛讀
在亞洲的企業環境裡,流傳著這樣一句話,“如果只讀一本營銷書,首選《定位》”。
最先把“定位”概念引入到營銷領域的是兩位商業大師,艾·里斯和傑克·特勞特。從20世紀70年代出版第一本《定位》,到今天,定位理論已經影響了很多代企業家、個人,包括蘋果、IBM等行業巨頭。
《定位》之所以能被評為“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”,特別在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圈子很多企業家的追捧,主要在於它解決了在傳播過度的社會裡,如何被人更準確地記住這一難題。
然而,實際上90%的企業,都理解錯了“定位”。真正的“定位”與傳統營銷背道而馳,很多人都犯了一個普遍的錯誤"脫離心智談定位",產生大量偽定位。常見的錯誤有:把定位等同於從自身要佔據的目標、定位不符合用戶心智中已有的認知、或是錯誤地把形象廣告、企業理念當作企業定位。
那麼什麼是真正的“定位”?
簡單來說,定位就是在用戶心智當中尋找空缺。定位的思想看似簡單,但非常具有革命性,因為它與傳統營銷步驟背道而馳,傳統的營銷步驟是“由內而外”的營銷方式,邏輯是先決定想要銷售的產品或者服務,接著為這項產品和服務確定目標市場,最後才是定位,將產品和服務的優勢用適當的方式傳達給用戶。
對他們來說,卻把"定位"擺在"最後",事實上,定位應該在"首先"位置,真正的、經過歷史檢驗過的定位應該是從外而內的,先要研究潛在用戶,知道他們心智當中有什麼空缺,哪個空缺是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的。調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並不是關鍵環節,關鍵的是把握用戶心智的規律和擁有敏銳的觀察,再尋找目標市場,最後聚焦、佔據這一心智空白。
精准你的定位,到底需要幾步?
在找准定位過程中會用到的一項實用工具是定位三角。 “定位三角”的三個角是指:用戶認知(定位基礎)、競爭對手(定位導向)和自身(定位條件)。定位三角研究,是做定位研究、定位實踐最基礎的研究內容,也是最基本,最有價值的研究。
1、把握用戶的心智規律
對用戶的研究可分兩個步驟,界定目標群體和研究心智階梯。
(1)誰是你的目標用戶?
很多企業老闆在被問及“你的目標用戶是誰?”時,90%以上的人,會毫不猶豫地說“大眾!”但,目標群體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越精越好。那麼“誰是你的目標群體呢?”定位理論所講的“界定目標群體“,指的是在消費模式、品牌喜好、個性特徵等上面,有共同特點的一類人。他們是最有可能和潛力消費產品的一個群體。
(2)目標用戶是怎麼思考的?
他是怎麼選擇品牌的?
在選擇品牌時,他在考慮什麼因素?這些因素的重要、次要順序是如何排列的?
對於以上問題,艾·里斯有一個形象的比喻:要想吃到魚,你得像魚兒一樣思考。如何能像魚兒一樣思考?需要用到“心智階梯”這個諮詢工具。心智階梯包括:“品牌階梯”和“特性階梯”。品牌階梯:怎麼提高被選擇的機率?
大腦每天都要應付許多信息,為了不被搞垮,進化出了一種思維方式"對產品和品牌進行分類"。形像地說,就是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個梯子,每個梯子代表一個品類,每個梯級代表一個品牌,每個梯子一般不會超過七層,因為在同一個品類中,用戶只能記住前七個品牌。要想提高被選擇的機率,就必須沿著梯子一級一級向上爬。梯子中最上面的兩層,代表著最頂級的品牌,會獲得更多人的青睞。這就是品牌階梯,如果在某個品類裡,競爭異常激烈,難以爬到前兩層,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推出新產品,帶個新梯子進入用戶的心智。
特性階梯:用戶是怎麼做選擇的?
“特性階梯”,是指用戶在購買某一個東西時所用到的選擇的標準,這些標準,有的來自產品本身的特性,比如買洗髮精,有的人是更看重能不能去頭皮屑,有的人看重有沒有矽油,還有的人是看能不能營養頭髮?這些“去屑”、“無矽油”和“營養頭髮”,就是產品的物理特性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特性屬於外界賦予的精神層面的特性。比如說“全國銷量遙遙領先“的奶茶品牌;源於西元幾年,珍珠奶茶的發明者,珍珠奶茶的始祖等等。這類特性雖然看不見、摸不到,但卻能影響用戶的購買決策。
無論是物理特性,還是精神特性,在用戶的心智中都會有一個次序排列。從用戶著手做定位,做的就是找出市場上容量最大、排名最靠前的特性,然後去佔據。如果被對手佔據了,那就往下再移一個台階,佔據次一級的台階。
2、找到值得戰鬥的對手
曾經的阿里巴巴也有過高處不勝寒的寂寞,在某一階段是“拿著望遠鏡,都找不到對手”,但是這種領先是短暫的因為從長期來看,對手始終會出現,今天的阿里巴巴發展到這個體量,涉及到這麼多領域,它面臨的對手,可不是一家兩家了。
在界定競爭對手的時候,很多企業都會犯三種錯,
一.是覺得對手多到眼花繚亂
二.是覺得沒有對手
三.是出於“無爭、和諧”考慮,從不和別人競爭,也不研究對手,只跟自己比,
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,就有對比。只要處在市場中,不論是老品牌,還是新品牌,都會面臨品類或品牌之間的競爭。因為市場不是真空的,不存在僅此一家提供某類服務或產品的企業,當我們在研究競爭對手的時候,主要包含兩個方面:
一.是界定主要競爭對手是誰?
二.是發掘用戶為什麼購買對手的理由?
(1)你的槍口應該對準哪個靶?
界定主要競爭對手,就是設置了一個靶子,你的定位就是以此為目標,它決定了你採取什麼定位方法,是關聯定位還是攻擊定位。
那麼如何界定主要競爭對手呢?有三項標準:
一.是市場要足夠大,最起碼比自己的大。
二.是和對手在同一個競技場上。在用戶購買中,你可以替代你的對手。
三.是在替代過程中,要能凸顯自身的優勢。
(2)用戶為什麼買別人的賬?
確定主要競爭對手之後,接下來要研究的是用戶為什麼要購買他?
這個問題需要到一線去問真實的用戶看起來很傻,但不要害怕,在很多方面,最天真的問題往往也是最有深度的。最理想的狀況是,把自己當做真實的用戶,把產品和相關的知識,拋在腦後,這樣才能更客觀地評估競爭對手的品牌。
3、評估自身的軟硬件設施
在客戶的心智中找到了空位,同時競爭對手也沒有佔據,此時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了。這股東風便是評估自身是否有條件佔據這個空位。一些失敗的品牌定位,問題就出在這個環節上。定位是正確的,但就是因為對自身評估不足,過於樂觀,釀成悲劇。
最後,自身評估中,最關鍵的是評估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。
外部資源指的是,品牌是否符合之前留在用戶心中的認知?是否會產生衝突?
內部資源指的是,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能否填補發現的特性空缺?自身的資金是否充足,能否保障自己攻城拔寨?
最後還需強調的一點是,在找到定位之後,還應該用定位三角來檢驗一下定位是否成立。
可以這樣反問自己:
這個定位,符合別人的認知嗎?值得佔據嗎?
這個定位,競爭對手是不是佔據了?我還有機會佔據嗎?
這個定位,適合我自己嗎?我有能力、有預算去佔據嗎?
如果答案是否,那就需要調整定位。
在美國,定位理論用了數十年的時間才被大家廣泛接受。但是這樣的改變非常重要,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,在這個時代只有擁有清晰、與眾不同的定位才能獲得成功。